一、精準風險評估
1. 全面識別風險因素
- 對施工區域的航道環境進行詳細勘察,包括水文(水位變化、水流速度和流向、泥沙運動等)、地形(水下地形地貌、岸坡穩定性等)以及氣象(風、雨、霧等)條件。例如,在水位季節性變化大的湘江航道,要考慮洪水期對施工船舶和通航船舶的影響,識別出船舶擱淺、碰撞等風險。
- 分析施工活動本身帶來的風險,如航道疏浚可能改變水流形態,增加船舶操縱難度;橋梁施工中的橋墩建設會占用航道空間,影響通航安全。同時,考慮施工設備和材料的堆放、運輸對通航的潛在威脅。
2.量化風險程度
- 采用科學的風險評估方法,如風險矩陣法,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量化。根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嚴重性,將風險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例如,船舶碰撞導致人員傷亡和環境污染的風險等級較高,而施工設備輕微阻礙通航的風險等級相對較低。通過這種量化,能夠明確重點防范的風險,使安全保障措施更具針對性。
二、科學合理的措施設計
1. 基于風險的措施定制
- 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為每個風險因素定制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對于高風險因素,如船舶碰撞,采取多種綜合措施。例如,在施工區域設置足夠數量和醒目的警示標志,包括浮標、燈浮等,標明施工范圍、船舶限速等信息;安排專門的水上交通管制人員,利用甚高頻(VHF)通信設備實時指揮船舶通行。
- 對于因施工改變水流形態的風險,通過建立水流模型進行分析,采取合理的導流措施,如設置導流堤或調整疏浚順序,以減少對通航船舶操縱性能的影響。
2.結合實際工程情況
- 考慮施工項目的具體特點,如施工工藝、施工進度和工期安排。在航道整治工程中,如果采用炸礁施工工藝,要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同時,提前規劃好爆破時間,避開船舶通航高峰期,并向周邊水域發布爆破預警信息。
- 根據施工進度調整安全保障措施。在施工初期,可能主要是場地準備和基礎施工,重點保障施工船舶自身安全和航道基本通航條件;在施工高峰期,如多個施工點同時作業,加強交通管制和現場安全監督力量。
三、嚴格的執行與監督
1. 人員培訓與責任落實
- 對參與施工的所有人員進行全面的通航安全培訓,包括施工人員、船舶船員和安全管理人員。培訓內容涵蓋航道通航規則、安全保障措施的具體內容和操作流程、應急處理程序等。例如,組織船員學習內河避碰規則,確保他們在施工和通航過程中能夠正確操作船舶。
- 明確每個崗位人員在通航安全保障中的責任,建立健全的責任追究制度。如規定交通管制人員必須準確及時地指揮船舶,若因指揮失誤導致事故,要承擔相應責任。
2. 現場監督與檢查
- 設立現場安全監督小組,對施工過程和通航安全保障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實時監督。檢查施工船舶是否按照規定的航線和速度行駛,警示標志是否完好有效,交通管制人員是否堅守崗位等。
- 定期對安全保障措施進行全面檢查,如每周對施工區域的浮標位置和狀態進行檢查,每月對通信設備和應急救援設備進行檢查,確保設備正常運行。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對于違反安全規定的行為嚴肅處理。
四、動態調整與優化
1. 建立監測反饋機制
- 建立對航道通航情況和施工過程的監測系統,包括船舶流量監測、水流監測、氣象監測等。通過這些監測數據,及時了解安全保障措施的實施效果。例如,利用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監測船舶在施工區域的通行情況,分析船舶是否按照指揮通行,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 鼓勵施工人員、過往船舶船員和相關管理人員反饋安全保障措施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船員可以通過VHF通信設備及時報告施工區域出現的新情況,如標志損壞、水流異常等。
2. 根據反饋及時調整優化
- 根據監測和反饋的信息,及時對安全保障措施進行調整和優化。如果發現某一區域的船舶碰撞風險增加,可能是因為警示標志不夠明顯或交通管制不夠嚴格,需要及時增加標志數量、增強標志亮度或者加強交通管制力量。
- 在施工過程中,隨著工程進度的推進和航道環境的變化,如水位的漲落、船舶流量的變化等,不斷優化安全保障措施,確保其始終適應實際情況,保持有效性。